文/施建勇
很多人常常认为,调理高血糖、高尿酸这类代谢疾病,只需开一次药方,之后回家按照同一个药方反复抓药即可。实际上这是个不小的误区,慢性病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症状和病机。守方虽体现坚持,但根据病情动态调整才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。
比如2025年6月11号来就诊的方女士,她血糖升高了2年多,一开始只靠饮食控制,没吃降糖药,空腹血糖有时候甚至到9.0mmol/L。
与此同时,她还觉得整天嘴里都是干燥的,常常泛着苦味,平时尿也多,经常要去上卫生间,人也懒懒的不爱动。看她舌淡苔薄白,辨证是气阴不足、肾气不固——就像身体里的水库既缺水源(津液不足),又关不紧闸门(肾气不固),所以才会口干、尿多,血糖也稳不住。
我的辨证思路三步走,“加水泵”-“补水库”-“关闸门”。先用黄芪、白术补气,就像水泵一样,增强机体运化能力;地参、天花粉、葛根这些滋阴的药,给水库补水;再配上枸杞子、益智仁、熟地黄,帮着把闸门关牢,固住肾气。还加了鬼箭羽、苦瓜干,这两味药针对血糖高很有特点,能在补气养阴的同时,帮着调理异常的糖代谢。
十副药刚吃完,25号她和我说,血糖降了!不过这几天不知道为什么耳朵边上起了痒疹,希望我治疗一下,我一看舌象,淡红边有齿印,苔薄腻,这说明不光气阴不足,体内还憋了股“郁热”,此热不得宣泄,就会成为血糖居高不下的阻碍。
此时我就立马调整方子!把地参、山药停了,加了生石膏、知母、黄连“清热三兄弟”,生石膏打开窗户通风,知母、黄连能把郁热清出去;芦根对付加重的口干,清热又生津;还用了炒苍术,帮着运化体内的湿浊,让舌苔不那么腻。鬼箭羽、苦瓜干继续留用,稳住调糖的主力的地位。
果然,这一步清热后,7月6日三诊时空腹血糖降至7.0mmol/L,口干苦明显减轻,僵局得以打破!整个调理过程中,“补”与“清”始终结合:黄芪、白术等补气药贯穿全程,为身体筑牢“根基”,避免清热过度伤正;而随着郁热显现,逐步加入生石膏、黄连等清热药,实现“补其虚而不助热,清其热而不伤正”。
这种标本兼顾的思路,正是中医应对糖尿病的智慧,不是光盯着血糖这一个数,而是跟着身体的信号(症状、舌象)变。该补的时候补气养阴,该清的时候加清热药,给身体精准调温,既守住气阴不足的根本,又及时清除郁热、畅通腑气,不但解决了口干、尿多这些难受的症状,还让血糖”僵局”也跟着打破!这就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妙处——抓住根本,随证调整,身体慢慢就找回平衡了。
【作者介绍】
施建勇,男,1959年5月生,中医博士,药学博士后。师承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、国医大师周仲瑛,在海内外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40余年,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7项,国家医药专利15项,著述100余篇,对类风湿、痛风、糖尿病、结肠炎等拥有独特解决方案,欢迎沟通探讨!
股票配资网官网信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