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听说过“程门立雪”的典故吗?这故事发生在宋朝,说的是大学问家程颐在国子监开课讲学时,一群求学者顶风冒雪求学的事。
那天天气格外冷,寒风刮得人脸疼,国子监听学的学子们却来得格外早。两个老熟人碰面,一个搓着手笑道:“哎呀,好久不见!这么冷的天,难为你还赶来听先生讲学。”另一个摆手:“老兄你住在郊外都来了,我这住得近的哪能缺席?西川先生(程颐)学识渊博,讲的都是真学问,天再冷、路再远,也得过来洗耳恭听!”
正说着,有人朝门口努了努嘴:“你们看,连杨时都来了!”众人望过去,只见两个中年男子风尘仆仆地走来,左边那位正是杨时,右边的是他的文友游酢。有学子低声议论:“这杨时不是中过进士吗?听说后来辞了官,隐居在龟山,大家都称他‘龟山先生’呢!”还有人纳闷:“他俩年岁看着都不小了吧?杨时是熙宁年间的进士,算下来也有四十多岁了,这么大年纪还来听课?”
展开剩余60%旁边人解释:“你不知道,杨时一心想以圣人为师,早就想投到程颐先生门下,这次特地从百十里外赶来,说不达目的绝不走。”说话间,天上飘起了小雪花,有人嘀咕:“这天怕是要下大雪,他们赶路来的,怕是要受冻了。”
很快,程颐先生开课了。他虽已八旬高龄,讲起学问却思路清晰,把深奥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。杨时和游酢坐在下面,听得如痴如醉,时不时点头记录。可课罢之后,两人却犯了难——原来程颐先生年纪大了,只讲学不收弟子,怕精力不够教不好。 游酢劝杨时:“仁兄,我看要不算了吧,先生不收弟子,咱们明日就打道回府?”杨时却摇头:“不行!先生今日讲的内容何等精辟,若不能拜他为师、学透这些学问,我绝不回去!” 第二天清晨,天空阴沉沉的,雪下得更大了。杨时和游酢早早起身,冒着大雪去程颐府上拜访。管家打开院门,见是他们,连忙说:“两位客官,实在对不住,先生昨晚读书到深夜,此刻正在屋里闭目养神,要不你们改日再来?” 杨时连忙说:“不妨不妨,我们就在门外等,等先生醒了,您再通报一声就行,千万别打扰先生休息。”管家过意不去,想请他们进屋暖和:“外面雪这么大,进屋喝杯热茶等吧?”两人却连连摆手:“不用不用,我们穿得厚实,不碍事。您进进出出的,万一惊动了先生就不好了。” 管家拗不过他们,只好让他们在门外等候。雪越下越大,没多久,两人的头发、肩膀就积满了雪,像是披了层白霜,可他们依旧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,连脚都没挪一下。屋里的程颐其实早就醒了,只是故意没出声,想看看两人的诚意。 过了好一会儿,程颐才对管家说:“去看看那两位客人还在吗?”管家出去一看,回来时满是感慨:“先生,那两位客人还在!您闭目养神这阵子,雪下得深了,他们就那么毕恭毕敬地站在深雪里,连动都没动!” 程颐一听,赶紧起身,掀开门帘走了出去。只见杨时和游酢浑身是雪,冻得脸颊通红,却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。程颐被他们的求学精神深深打动,叹了口气:“如此大雪,你们还能坚持等候,这份诚心难得啊!我程颐今日就破个例,收你们为弟子!” 杨时和游酢又惊又喜,连忙上前行礼:“多谢先生!”后来,“程门立雪”的故事就传了下来,成了人们形容求学心切、尊敬师长的典范。 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发布于:吉林省股票配资网官网信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