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见的问题。直接给出答案:对于绝大多数葡萄园来说,一年施肥25次是严重过量、不科学且不经济的。这种做法更像是无土栽培中的“水肥一体化滴灌”的极端情况,但并不适合普通的土壤栽培。
下面我为您详细解析葡萄的需肥规律和科学的施肥次数。
核心结论:科学施肥,重在“时机”而非“次数”
葡萄的施肥管理遵循 “按需施肥” 的原则,即根据葡萄一年生长周期中不同物候期的需肥特点,在关键节点进行集中供给。通常,土壤栽培的葡萄,一年进行4-6次核心施肥即可满足需求。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,次数可以增加到8-12次,但25次仍属异常。
一、葡萄一年的4-6次核心施肥(基础框架)
这是绝大多数优质葡萄产区采用的科学施肥方案,围绕葡萄的物候期进行:
1. 催芽肥(萌芽前)
时间:春季萌芽前10-15天。
目的:促进芽眼整齐萌发、花序继续分化。
肥料:以高氮型复合肥或水溶肥为主,配合海藻酸等刺激根系生长。
2. 花前肥 / 壮穗肥(开花前)
时间:见花期前10天左右。
目的:促进坐果、壮大花序。
肥料:以平衡型(氮磷钾均衡)或高磷型肥料为主,可叶面补硼。
3. 膨果肥(谢花后至幼果膨大期)
时间:谢花后,幼果如黄豆粒大小时。
目的:这是最关键的一次追肥。促进果实迅速膨大。
肥料:以高钾型水溶肥为主,注意补充钙镁元素,预防裂果。
4. 转色肥 / 增糖肥(果实转色期)
时间:果实开始软化、转色时。
目的:促进果实着色、增加糖度、提高风味。
肥料:以超高钾型水溶肥为主(如N-P-K: 10-15-40),严格控氮。
5. 采果肥(采果后)
时间:果实采收后,尽快施入。
目的:恢复树势,延长叶片功能期,促进根系生长和花芽分化,为来年积累养分。
肥料:可施用平衡型复合肥,树势弱的可加少量氮肥。
6. 基肥(秋施)
时间:秋季(9-11月),叶片黄化前。
目的:这是全年最重要、最基础的一次施肥。改良土壤,提供长效、全面的营养。
肥料:以腐熟的农家肥、商品有机肥为主,配合复合肥和中微量元素肥。重施、深施。
二、为什么有人会说“25次”?
这种说法的来源可能有两种:
1. 对“水肥一体化”技术的误解或极端应用:
在现代化的滴灌果园,确实可以实现“少量多次”的精准施肥。可能每隔几天就随水注入一次低浓度的肥料。
但即使是高频滴灌,其本质也是将上述4-6次的肥量分多次注入,总的肥料用量并没有增加,甚至更省肥。“25次”指的是灌溉次数,而非25次不同种类和目的的施肥。将灌溉次数等同于施肥次数是不准确的。
2.无土栽培或超高密度栽培:
在无土栽培(基质培、水培)中,作物完全依靠营养液生长,需要每天多次循环供液。这种情况下的“施肥”次数会非常多,但这属于特殊栽培模式,不适用于绝大多数土壤种植的葡萄。
三、施肥过量的危害
盲目增加施肥次数和总量,尤其是化肥,会带来灾难性后果:
肥料浪费,成本增加:大量的肥料未被吸收,随水流失或固定于土壤中。
土壤恶化:导致土壤盐渍化、板结、酸化,破坏团粒结构。
肥害烧根:土壤溶液浓度过高,会造成根系水分倒流,出现烧根现象。
品质下降:特别是后期氮肥过多,会导致枝条徒长、贪青晚熟、果实着色差、糖度低、风味淡。
环境污染:氮磷元素淋溶到地下,会污染地下水;流入江河湖海,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。
总结与建议
对于普通种植户:牢牢抓住上述 4-6次关键时期的施肥,尤其是秋施基肥和膨果肥,配合叶面追肥,就完全能够种出高品质的葡萄。
对于采用滴灌的种植户:可以将每次的肥量分解成多次注入(例如,膨果期每周滴施2次高钾水溶肥),但总的施肥计划和肥量依然遵循上述物候期规律。次数可以增加至10次左右,但25次绝无必要。
核心原则:“看天、看地、看庄稼”。施肥不是机械地完成任务,而是要观察树势、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。土壤墒情好,吸收才好;树势弱则需补,树势旺则需控。
所以,葡萄一年绝不需要25次施肥。科学施肥,重在“精准”和“时机”,而不是“多”。
股票配资网官网信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