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燥热的夏天,蝉声如旧,影厅却成了人们暂避酷暑的清凉所在。银幕一亮,黑暗里有人欢笑,有人沉思,热闹与静谧皆在一方空间中交织。今年的暑期档已近尾声,截至八月二十八日,票房已过一百一十四亿元,三亿人次走进影院。这数字的背后,不只是冰冷的统计,而是人心里的火光,被电影点燃。
先说文化供给。今年夏天,若要论影厅里最沉重的光影,莫过于那几部抗战主题影片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,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经典作品,让观众在影像中触摸历史的余温。有人说,看这些片子,是在记忆里拾起旧伤口,但也正因此,才更懂和平的可贵。与此同时,各地影院也不再只是放映场所,北京吉祥大戏院在戏台下放《戏台》,贵阳影城办非遗展演、路边音乐会,书籍、汉服、饮品、文创一并登场。人们不再只是买票进场,而是走进了一个更大的文化天地。
再看衍生品。小孩子最懂得直白的喜欢,上海电影博物馆一开馆,便有家长带着孩子直奔柜台,把“浪浪山”小妖怪带回家。伴随电影上映的八百多款周边,首日销售额就过了七百万。动画电影正以其独有的灵动,撬动庞大的市场。《罗小黑战记2》设快闪小店,短短几日,十四万件衍生品销出。有人说,这不过是商家巧立名目赚钱。但在某种程度上,这些有颜值、有内涵的周边,恰是大众情感的寄托。电影里的故事,被带出银幕,走进寻常人的生活,文化的根须也因之延伸。
展开剩余47%更妙的是,电影与旅游的结合。今年暑期,票根竟成了“万能卡”:在重庆能换景区门票,在贵阳能享全城吃住行的优惠。上海影视乐园更是让观众看完《南京照相馆》,再步入那破碎城墙与旧时照相馆的实景,影片中的南京城与脚下的土地重合,触目惊心,也发人深省。还有长影旧址博物馆的展览,南方因《长安的荔枝》而兴起的荔枝游,青岛崂山依托《聊斋》热度推出的实景短剧……这些活动,让电影不再只停留在影厅,而走进山川与市井。
电影,本是虚构与真实的交界处,而今更成了文化与生活的纽带。今年的暑期档,不只是电影的热闹,而是文旅融合的一次试验与跃升。光影流转,人心相连;票根小小,却通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愿这股由电影燃起的火,不仅照亮夏天,也能在未来的四季里长久燃烧。愿人们在光影中找到温情,在历史中学会坚韧,在生活里怀抱希望。
发布于:山西省股票配资网官网信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