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看到C919冲上云霄的画面,心里都挺激动,真提气。
这可是咱们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大飞机,飞在天上的感觉,跟坐波音空客,那指定不一样。
但这股自豪劲儿里,总藏着一点儿说不出的别扭。
说白了,咱们这大飞机的“心脏”,那台发动机,之前一直是用的进口货,叫LEAP-1C。
这感觉挺微妙的,就像你盖了个豪宅,装修得金碧辉煌,结果发现电闸总开关在邻居家里。人家一拉闸,你这边就得摸黑。
脖子被别人掐着,这滋味不好受。
万一哪天人家不高兴了,说这发动机不卖了,许可证暂停了,那我们的大飞机不就成了一堆飞不起来的铁壳子?
这事儿不是瞎担心,是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剑。
所以,给C919动一场“换心手术”,换上咱们自己的国产心脏,这事儿,非干不可。
咱们自己的这颗“心脏”,有个响亮的名字,叫“长江1000A”。
这名字一听,就有一股劲儿。
有些人可能觉得,这国产发动机是不是个“备胎”啊?性能跟得上吗?
这么想可就小瞧人了。
长江1000A从立项那天起,就不是为了当备胎来的。它的目标,就是奔着跟国际巨头掰手腕去的。你看它的性能参数,最大推力这些硬指标,跟LEAP-1C比起来一点不虚,甚至还稍微强那么一点。油耗水平,也做到了基本打平。
这背后可全是硬功夫。
你可能想象不到,发动机里面那些小小的叶片,有多金贵。长江1000A前面的风扇叶片,又宽又大,还是空心的,得用最顶级的钛合金来造,这样才能又轻巧又有劲儿。
还有更里面的涡轮叶片,工作的时候要命地热,温度能到一千七百多度,比火山岩浆都烫。这种环境下,一般的金属早就化成铁水了。我们的科学家就得用上“单晶高温合金”这种黑科技材料,一个叶片,就是一个完整的金属晶体,结构强度硬得离谱。
这些东西,过去都是人家的看家本事,你想买都买不来。
现在,我们自己搞出来了。
搞出这么个尖端玩意儿,光靠一家公司,累死也干不成。
这背后,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“总动员”。
挑大梁的是中国航发集团,但往深了看,你会发现一张巨大的网。中科院的金属研究所,专门琢磨那些耐高温的超级材料;清华、北航这些顶尖大学,提供最前沿的理论计算;还有全国各地几百家工厂,有的做螺丝,有的做轴承,大家拧成一股绳,才把这个“工业皇冠上的明珠”给捧了出来。
航空发动机这东西,研发周期特别长,砸钱跟无底洞似的,风险还巨大。全世界能玩得转的,也就那几家。
没有这种不计成本、不问得失的投入,没有几代人坐冷板凳的坚持,根本不可能有今天。
这事儿想想就让人觉得,咱们这个国家,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。
好,现在心脏有了,换上之后呢?C919会变成什么样?
最直接的一个变化,就是成本。
自己家的发动机,从设计到零件再到组装,都是咱们自己说了算,这里面的成本能省下多少?那可是一笔巨大的数字。这不光是飞机造价便宜了,以后维修保养也方便,不用再看别人脸色,等国外的零件。
成本降下来,航空公司的运营压力就小了。
那你说,以后咱们坐飞机的票价,是不是也能跟着沾点光?这事儿值得期待。
再往大了说,一颗发动机,能带动一整条产业链。
那些以前只在实验室里的新材料、新技术,比如3D打印、陶瓷基复合材料,现在都能找到用武之地,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。一条高端制造的链条,就这么盘活了。成千上万的岗位,无数工厂的订单,都会被这颗强劲的“中国心”带动起来。
这才是真正的“四两拨千斤”。
其实,说到根儿上,这次“换心”最大的意义,是给咱们的“大飞机战略”拼上了最后,也是最关键的一块拼图。
以前,我们能设计飞机外壳,能造机身,能搞定电子系统,唯独这动力,是我们的短板。
现在,这块板补上了。
从机身到心脏,C919终于成了一架从里到外、彻头彻尾都属于我们自己的飞机。这感觉,才叫真正的踏实,真正的硬气。
这意味着,我们在全球航空这个顶级俱乐部里,从一个只能组装的“打工仔”,变成了能拿出核心技术的“玩家”。
以后我们的C919飞到国外,特别是去“一带一路”那些朋友国家,我们就能拍着胸脯说,这飞机,从头到脚都是我们自己的技术,安全可靠,保障没问题。
你想想,波音和空客那俩巨头,舒舒服服地垄断了市场这么多年。
现在,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来了。
他们的好日子,也许快到头了。
所以,以后再有C919从我们头顶呼啸而过,你可以竖起耳朵仔细听。
那阵阵轰鸣里,不光是空气被推动的声音。
那是咱们中国航空工业,最响亮的一声独立宣言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股票配资网官网信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